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加码”公开市场操作。2021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利率维持在2.20%。这已是央行连续4个工作日开展千亿级逆回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前,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其需要认识和把握好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时刻坚持底线思维。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7.3%,比上季下降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28.6%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68.2%认为“正常”,3.2%认为“偏热”。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2021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力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举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政策的重要部分,2022年我国货币政策备受市场关注。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四季度例会和央行2022年工作会议看,2022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可以预见,2022年货币政策将对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进行更有力支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8%,5年期以上LPR为4.65%。此次1年期LPR下调不同于往常,呈现以下看点,值得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银行业必须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最新一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8%,下调5个基点,此前连续19个月维持在3.85%不变;5年期以上LPR为4.65%,已连续20个月“按兵不动”。一动一静之间,彰显出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也充分体现了LPR报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特征。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银行开户服务 切实解决群众“办卡难”和小微企业“开户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十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其中,《通知》要求银行在开户时,不得强制个人或小微企业购买理财、保险、结构性存款等金融产品,或者强制接受其他金融服务;不得将账户功能、开户办理时间与客户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挂钩,变相强制捆绑销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体系框架的两大工具,对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除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加强协调联动,财政、货币政策与就业、产业、投资等政策也要协同配合,以形成集成效应。各项宏观政策要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提高宏观调控精准性、有效性,护航我国经济稳定前行。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